近几个月来,鸿茅事件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且愈演愈烈,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在各大媒体网站以及社交平台的评论区上看到网友们对鸿茅药酒的连番轰炸,这对一个民营企业无疑是毁灭级的打击。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当初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认可的中华老字号品牌,陷入了人人喊打的困境?
事件追本溯源,源自于麻醉医师的谭秦东医生所写的,一篇名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文中对鸿茅药酒的功能提出了强烈质疑,从心肌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说明鸿茅药酒可能会对老年人造成伤害,并称其为“毒酒”。一夜之间,“毒酒”一词成了鸿茅药酒的专属代名词。
不过依笔者看来,即便负面的舆论铺天盖地,但仅凭谭秦东医生的一篇文章就断定鸿茅药酒为“毒酒”却实在有失偏颇。首先,目前“毒性”舆论主要聚焦在“含毒性药材”与“十八反”两个方面。而有关鸿茅药酒中含有何首乌、半夏、天南星等毒性药材的情况,也有一些中医方面专家对此做出过解释:鸿茅药酒中的部分药材虽然具有毒性,但是含量非常少,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在经过炮制后更所剩无几,绝对安全;而关于“十八反”是否有副作用的问题,历代医家也始终众说纷纭,部分医家认为反药同用反而会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夺积的效能,在《医学正传》、《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等医学著作中均有反药可以同用的文字记载。所以针对以上两点来看,目前网络舆论对鸿茅药酒是否含“毒性”的客观分析微乎其微,没有确凿的证据。
其次,鸿茅药酒早在2002年便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换发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属于国家认证的具有国药准字的otc药品;次年11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公布第六批非处方药药方目录的通知》,公布鸿茅药酒为甲类非处方药。鸿茅国药已经得到国家认可的强力背书,鸿茅“毒酒”一说得到权威澄清。
所以,结合以上几个方面来看,鸿茅药酒是“毒酒”谣言已经不攻自破。不过鸿茅药酒作为国内知名的少数民族企业,被人诟病并引起强烈社会舆论,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日前,鸿茅已经发布自查整改的公告,从这份自查报告的内容来看,鸿茅国药企业对于本次舆论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表示诚挚的道歉:“在近期鸿茅药酒事件的舆情发生后,我公司没有认真研判风险,主动发声,主动处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导致舆情进一步扩大。由此,给社会各界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我公司高度重视并向社会真诚道歉,恳求公众原谅。”同时,有关产品的“毒性”问题,鸿茅企业在报告中也再次做出正面回应,称其绝对安全;其次,对于其他被质疑的问题,鸿茅企业也一一作出说明,并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持续守好“品质关”和“用药安全关”,更好地为消费者负责。
“毒酒”本不存在,缘何就传成了热词,归根结底,一方面是鸿茅企业自身对舆情审视不足,在应对方面缺少实际经验;另一方面,不明真相的群众真的不求真相,以泄愤为乐,践踏的不仅仅是鸿茅药酒一个品牌,甚至是中国延绵数千年的传统中药的价值理论,值得深思。